'氯鹽類'融雪劑的融雪原理是:'氯鹽類'融雪劑溶于水(雪)后,其冰點在零度下,如,氯化鈉融雪劑(鹽主要成分)溶于水后冰點在-10℃,氯化鈣在-20℃左右,醋酸類可達-30℃左右。鹽水的凝固點比水的凝固點低,因此在雪水中溶解了鹽之后就難以再形成冰塊。此外,融雪劑溶于水后,水中離子濃度上升,使水的液相蒸氣壓下降,但冰的固態蒸氣壓不變。為達到冰水混和物固液蒸氣壓等的狀態,冰便融化了。這一原理也能很好地解釋了鹽水不易結冰的道理。簡單地說,就是融雪劑降低了雪的融點,使其更容易融化。
鹽類遇水以后,會發生鹽漲現象,造成道路路基破壞,給道路維護加大難度。氯鹽滲透到混凝土中,會促進混凝土的凍融。但它主要的破壞作用還是對鋼筋的腐蝕。當氯離子到達鋼筋表面并超過一定量(臨界值)時,原來處于鈍化狀態的鋼筋,就會活化、腐蝕。銹蝕產物的體積會膨脹2~6倍,使混凝土保護層發生順鋼筋開裂、脫落的狀況,導致結構承載力下降或喪失。鹽類對水泥混凝土路面,尤其是瀝青混凝土路面同樣也存在危害,鹽類物質與瀝青相互作用,大大減小瀝青材料與沙石料的黏合能力,造成瀝青表面脫落,在行車荷載的作用下大面積路面破損。國外在這方面的教訓遠比我們深刻得多。據統計,美國由氯鹽(氯鹽融雪劑是重要組成部分)腐蝕破壞環境的成本可占GNP的4%(相當于美國的開支);美國公路系統的58萬多座橋梁中,有10萬多座被確定為結構不足,修復成本為780億-1120 億美元;1972年英國修建的11座橋梁,15年后已經花了相當于建橋資金1.6倍的維修費;在丹麥哥本哈根調查的l02座橋梁中.,50%的橋梁鋼筋被嚴重腐蝕……這些都是使用氯鹽融雪劑所致。中國這方面的問題也十分突出,北京市的西直門橋、大北窯橋等早期建的2l座城區立交橋腐蝕破壞非常嚴重,有些后期建成的預應力混凝土橋,防滲能力好于以往,但同樣無法擺脫鋼筋被腐蝕的厄運。